close

人們總喜歡用界線去圈劃範圍


所以,常常可以聽到文化園區.藝術村.生態園區....


基本上都已經設定了一棟建築.一個界線.一個範圍


而這樣的設定往往需要靠經營.行銷宣傳才能夠讓遊客走進來


屏東三地門一帶就算是無心插柳的成果


三地門的地名怎麼來的?常有人分不清到底是"三"地門,還是"山"地門?


其實遠在過去清朝漢人開墾時,就有名為"山豬毛"


而後日據時代改為三地門


排灣語稱為帝摩兒


而三地門鄉也位於霧台.三地門.瑪家的重要進出門戶


而也因為手工藝發展


琉璃珠.木雕.陶壺.石板雕刻.拼布.刺繡.貼布繡.皮雕...等


 



 


一家家的工作室慢慢成型


分布在三地門.霧台.瑪家等部落


自然也像集市般形成工藝聚落


 



 


這樣的成型約略經歷了20個年頭


隨著國內旅遊及文化產業的發展


結合著手工藝,慢慢也發展出餐飲.旅遊


 



 



 


在這裡的工藝品有著濃濃的原住民風味


是來自於排灣與魯凱族的傳統文化


琉璃珠.陶壺.百步蛇.百合....都是很重要的圖騰意象


 



 



 



 


透過這樣的發展,讓部落也漸漸地有了在地的工作機會


不論是勞委會.原民會.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等公部門投入在原鄉的經費真的不少


包括網路行銷三地門原住民藝文網


但要能激得起漣漪,還需要在地的努力


中小企業處辦了【寶島e番趣】 的內容有「寶島e番趣樂活合照去」等網路活動


但是,再多的網路行銷,當然還是比不上親自走一趟


體驗山林.體驗生態.體驗工藝之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巨人的搓把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