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與大家分享過不少傳統產業的創意
這次來分享不一樣的感受
其實,我不懂藝術,更不懂得評析這些藝術的價值
但我能清楚感受到為了一個理想所付出的那種態度
高雄市紅毛港文化協會在1996年成立之後
原先致力關心紅毛港遷村所造成的文化資產保存.社區居民公共事務等問題
然一個被都市邊緣化的漁村小聚落,因為港區擴建及其它問題
沸沸揚揚的把這問題延宕了近10年
但仍舊改變不了紅毛港遷村的命運
再這過程中,有許多有心人事及在地知識份子回過頭開始關心自己的家鄉及土地
在大環境無法改變之下,文化資產保存及公共事務開始與公部門有了對話
而紅毛港文化協會在高師大視覺傳播所李億勳老師的帶領之下成立的紅毛港馬賽克工作室
馬賽克創作國外看得較多
尤其在西班牙巴賽隆納更在高第大師將馬賽克藝術發揮淋漓盡致
沒去過西班牙,但在大英博物館內亦曾看過過去義大利羅馬的璧畫
甚至在東京迪士尼城堡內亦有色彩絢麗的馬賽克創作
當然這樣的創作幾乎都得要費心力去做拼貼及色彩層次
在台灣這方面的發展較少
且通常較採用便宜方便的電腦輸出及拼貼
便宜施工但看起來不生動
而紅毛港馬賽克工作室卻嘗試走不一樣的路
李老師本身亦是紅毛港子弟,見當時紅毛港人口外移,留下幾乎以老人及婦孺為主
嘗試著將所學結合勞委會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讓社區的中高齡媽媽們有了不一樣的機會
時間過得挺快,三年多過去了
紅毛港已經完成遷村了
但紅毛港卻也跟台灣的馬賽克幾乎畫上了等號
這些媽媽們學歷雖然不高
但每一樣學習的課程可沒有少-色彩學.水彩.素描.雕塑...等
並以純手工剪裁黏貼,再加上精細又吃力的剪瓷磚工作
讓這些媽媽們吃足了苦頭
但這3年多來的努力播種開始開花結果
目前全國各公共藝術造景開始看到了委託及得標作品
如:台中署立醫院
萬華龍山寺
旗津風車公園
南門長老教會
左營國中
及高雄捷運中有三個站週邊公共藝術工程也是由紅毛港馬賽克工作室完成
去年一舉榮獲文建會-最佳教育推廣獎、 最佳興辦單位獎、 最佳環境融合獎三項大獎
今年更是拿下勞委會執行特優單位
在現在短視的台灣
往往想看到速成的結果
而公部門也期望在補助後能立刻看到成果
然而,紅毛港文化協會能夠在困難的環境中
結合居民及學界
最令人感動的是這張小港區明義國小
一進校門之後在中庭可以見到這張壁畫
而完成拼貼創作的媽媽告訴我
最旁邊那個小男孩就是她當初拿著她兒子的照片貼出來的表情及生動
她兒子每次看到那幅圖都會開心的說"媽媽,這就是我..."
當她與我分享這段故事的當時
從她眼中我看見了她在這份工作中得到的自信與驕傲
村子已經消失在地平線,但人卻因為工作重新找到了自信
也找到了社區重建的可能
(請參考紅毛港馬賽克工作室:http://www.hmg-mosaic.id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