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921地震或許離妳我的生活經驗越來越遠,離我們的記憶越來越模糊,但經歷過的居民,那會是一輩子的痕跡,而要從破壞中重建、站起來而至重新塑造不同形象,那更是困難,因為那不會是只有政府的事、救援重建組織的事、而是共識著一群人的事,而「人的事」往往就是最難搞定的事,或許,那需要很多的溝通,很多的磨合,很多的討論﹝甚至吵上一架﹞

 桃米紙教堂-入口.jpg

當我們傾羨著在地好山好水,端詳著紙教堂的歷史過程,一般觀光客必定很難想像背後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在桃米社區所扮演的角色,從賑災、重建、社區營造、投入、創造、經營,若不是在地實務工作者,那會是一段段很難論述的歷程,或許眼前廖嘉展董事長可以說得輕鬆寫意,但那會是很多很多的不容易

 桃米紙教堂-紙教堂全景.jpg

這是我第二次到訪桃米,據上次造訪桃米社區也接近10年,那是個還沒有紙教堂的年代,社區努力打造蜻蜓、青蛙意象,培養解說員,當走到某些過程與轉折或許就是一種契機,2005年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受邀阪神地震10周年紀念活動,當時的Paper Dome是當時阪神地震後在地鷹取教會被震垮,透過坂茂建築師的努力,打造一個屬於社區居民的集會所,所取名為「Paper Dome」,經過10年功成深退,新故鄉基金會期待透過它,在台灣重新形塑不一樣的意義,透過活動,讓千人見證、參與,這除了是經費的負擔外﹝興建搬運費用台幣2200萬元﹞,更是在地NGO組織努力耕耘的艱鉅任務,沒有努力與堅持的實際行動,是很難走得下去的

 桃米紙教堂-教堂.jpg

 桃米紙教堂-新故鄉廖嘉展.jpg

既然這裡已經是熱門景點,非假日自然還是吸引遊客到訪,在入冬之後的灰暗天氣裡,色彩鮮明的裝置藝術似乎就多了活力,生態池裡蜻蜓點水,只聞蛙鳴卻不見現蹤,這一行既是見學亦是重新堆疊我記憶裡的桃米

桃米紙教堂-生態池.jpg

 桃米紙教堂-遊客.jpg

 桃米紙教堂-裝置藝術.jpg

園區雖然不大,每個角落卻有巧思,它可以是活動的中心點,吸引遊客聚集的地方,但它的存在更會是讓社區居民因為它而產生效益,不論在生態保育、社區營造、民宿經營、產業發展,各面向都不會是一蹴可幾,立冬後,日落得早,紙教堂更顯寧靜,很高興也在禮品店裡見到小青蛙格友的作品

 桃米紙教堂-教堂倒影.jpg

 桃米紙教堂-小青蛙手作.jpg

雖然短暫的拜訪,但這是一定要帶回家的囉!

 桃米紙教堂-生態池一角.jpg

在園區裡也有餐廳,生態共和餐房裡準備的是在地家常的菜餚,土肉桂豬腳、月桃粽、刺蔥涼拌豆腐、金沙杏鮑菇、麻油雞燉木瓜、麻竹筍排骨湯、炸野薑花、甜米糕等,道道皆是家常的好味道,雖然一趟匆匆的差旅,但卻有滿滿的收穫,期待下次再度造訪

 桃米紙教堂-生態共和餐房.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巨人的搓把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